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形成堰塞湖,太魯閣全區封閉

科韻媒

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因邊坡崩塌,於2025年10月17日形成堰塞湖,阻斷原有河道。相關單位已啟動應變措施並進行交通管制。

堰塞湖於10月17日形成,崩塌土石堆積在立霧溪燕子口導致水流受阻。水位以每小時約0.7至1公尺的速度上升,當日下午4點左右,水位已與燕子口步道齊平。10月18日凌晨0時許,湖水漫淹至台8線靳珩隧道西口路面,並沿隧道內部向東漫流,導致隧道內監視系統受損。

10月18日上午6時許,湖水從靳珩隧道東口溢流而出,沿魯丹橋護欄回流至立霧溪主河道,水流逐漸平穩,下游洪水風險降低。

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發布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,並於10月17日通報秀林鄉公所及台電單位。公路局於10月17日下午5時30分起對台8線天祥至太魯閣路段(167.7K~184.5K)實施交通管制,傍晚6時起全面封閉,18日持續封閉。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於10月18日宣布全區封閉。秀林鄉公所於10月17日下午啟動強制撤離,範圍涵蓋民有、民樂部落,並啟用亞泥員工宿舍及秀林國小作為臨時收容站。

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與公路局預計於10月18日上午派遣3部怪手,從新台8線開闢約30公尺便道銜接舊台8線,以進行降挖作業及安全評估。成功大學堰塞湖防災團隊於10月18日上午抵達現場進行測量與資料蒐集,重新評估堰塞湖影響範圍。行政院顧問李孟諺於10月18日上午前往現場勘查,與公路局、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地方政府協調,持續監測水位變化及壩體穩定度。

目前水流已趨於平穩,相關單位持續進行監測與評估工作。